影響巴恩斯迷宮實驗效果的常見問題分析
瀏覽次數(shù):815 發(fā)布日期:2024-5-1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zhuǎn)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實驗概述
巴恩斯迷宮,由Carol A Barnes在1979年設計,是一個專門用來評估動物空間記憶能力的模型。它基于嚙齒類動物的天生特性——偏好黑暗環(huán)境和對新環(huán)境的探索欲。在這個迷宮中,動物會被引導從明亮的平臺逃往下方暗藏的狹小箱子(即目標箱),并通過訓練來記憶這一特定位置。相較于其他迷宮(如放射臂迷宮和水迷宮),巴恩斯迷宮對動物的應激性刺激較小,因此廣泛應用于記憶研究,特別是與應激相關的記憶研究和基因敲除小鼠的行為表型研究。
二、實驗流程
1.在實驗開始前一天,動物將被單獨放置在目標箱內(nèi),通過目標洞進入,以適應環(huán)境4分鐘。
2.接著,動物會被放入迷宮中央的塑料圓桶內(nèi),短暫限制其活動5秒。
3.隨后,移開圓桶,啟動計時器,實驗者在遮擋物后觀察。當動物四肢完全進入目標箱時,記錄為一次逃避,并讓動物在箱內(nèi)停留30秒。每個動物的每次訓練最多持續(xù)4分鐘。若動物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未找到目標箱,則將其移至目標箱內(nèi)并停留30秒,同時清潔迷宮以準備下一次訓練。動物每天將接受兩次訓練,持續(xù)5至6天。
4.從第二次訓練開始,迷宮的洞口位置將在每次訓練前隨機變動,但目標箱始終保持在同一位置,以確保動物是依賴記憶而非其他線索(如氣味)找到目標。
三、實驗須知
1.動物記憶力的變化主要通過逃避前的錯誤次數(shù)和到達目標箱的潛伏期來評估。記憶力減弱時,錯誤次數(shù)增加,潛伏期延長;而記憶力增強時,情況則相反。
2.迷宮中動物遺留的氣味可能對其他動物的迷宮操作產(chǎn)生干擾。因此,在每次訓練之間,除了旋轉(zhuǎn)迷宮外,還需使用70%的酒精清潔迷宮,以消除殘留氣味。
3.由于巴恩斯迷宮類似一個大敞箱,任何可能影響敞箱行為的因素(如藥物處理或基因改變)都可能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影響。
4.不同品系的小鼠在巴恩斯迷宮中的表現(xiàn)存在顯著差異。例如,129S6小鼠的探究行為較少,而C57BL/6J小鼠則表現(xiàn)出更多的探究行為。因此,在涉及基因改變小鼠的記憶研究中,應特別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