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作為一種復雜的神經發(fā)育疾病,顯著受遺傳因素影響,全球范圍內的患病率大致在0.6%到1.0%之間,且男性患者顯著多于女性,比例接近4:1。鑒于自閉癥患病率的上升以及給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zhàn),迫切需要在臨床前階段開展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潛在病因、神經生物學機制,并發(fā)現新的治療策略。在實驗室中,通過構建小鼠模型來模擬自閉癥癥狀,成為了當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這種小鼠模型的構建通常涉及對特定自閉癥風險基因的敲除、染色體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人源化基因等方法。由于自閉癥尚缺乏明確的生物標志物,因此,評估模型構建的成功與否及后續(xù)研究主要依賴于行為學評估。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標準,自閉癥的診斷核心在于兩個方面:
社交互動與溝通能力的顯著受損,這包括與同齡人興趣的減少、社交互動的困難、非言語溝通如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的缺失、語言發(fā)展的延遲、語言理解缺陷以及對聲音反應的不敏感等。
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例如運動的固定模式、對特定物體的過度使用、強迫性的儀式性活動等。
針對上述核心癥狀,自閉癥小鼠模型的行為分析也主要集中在社交互動與溝通以及重復刻板行為兩個方面。具體檢測方法如下:
社交互動檢測:小鼠作為高度社會性的動物,其社交行為豐富多樣。自閉癥小鼠模型在社交互動上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癥狀,如游戲行為(如追逐、搏斗)、社會探索(如接觸、嗅聞)、性活動以及攻擊行為的減少。
居住-入侵與性行為檢測:此外,還可以通過檢測小鼠的侵略行為和性行為來評估其社交互動能力。例如,在同性之間觀察侵略行為,而在異性之間觀察性行為。實驗過程中,先讓實驗鼠適應環(huán)境,然后引入陌生鼠,觀察并記錄它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如攻擊次數、持續(xù)時間等。對于異性性行為檢測,還需進行合籠適應和隔離飼養(yǎng)等預處理步驟。
在后續(xù)的文章中,我們將繼續(xù)探討針對自閉癥小鼠模型的其他行為檢測方法,包括三箱社交接觸檢測、分區(qū)社交接觸檢測以及社交偏好測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