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白細胞端粒長度(LTL)在人群中的自然變異遺傳特性研究
瀏覽次數:1518 發(fā)布日期:2023-11-2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文獻來源:Schneider CV, Schneider KM, Teumer A, et al. Associ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With Risk of Disease and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2022;182(3):291–300.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1.7804
UK Biobank端?破
UK Biobank科普
翼和生物在第二篇推文中,曾經介紹了UKB的有關端粒方法學的文章,本篇文章是同一作者發(fā)表。
關于端粒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核蛋白復合物,每次細胞分裂時都會縮短,并在維持染色體完整性方面發(fā)揮關鍵作用。
端粒長度(TL)是可遺傳的,但對其遺傳決定因素的理解并不完整。由于端粒調節(jié)基因中的罕見突變,端粒的極端縮短會導致早衰綜合征。相比之下個體之間的端粒長度(TL)差異與某些癌癥、冠心病等以及其他與年齡相關的常見疾病有關。
人們對較短的端粒長度(TL)作為生物年齡的標志物非常感興趣,但現在看來TL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因為較短的TL和較長的TL,都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有關。人群隊列的生物庫,提供深入了解TL的遺傳結構與生物醫(yī)學表型聯系的機會。
翼和生物的定量PCR法是檢測端粒長度的經典技術,用時短,操作簡單,結果準確,適用于批量樣本檢測。
本文研究概述
研究流程
本文中,作者研究了白細胞端粒長度(LTL)在人群中的自然變異遺傳特性,并在50萬人的群體中找出了白細胞端粒長度(LTL)與生物醫(yī)學表型之間的關系。作者找出了197個與白細胞端粒長度(LTL)相關的基因組變異,它們分布在138個基因座上。這些基因座有108個是本文新發(fā)現的。這些變異和基因座與許多生物特征疾病有關,包括身高、骨髓功能、腫瘤、血管和炎癥病理等。
最后,作者研究發(fā)現,當一個人40歲時,如果他的白細胞端粒長度(LTL)比普通人短1個標準差,他的預期壽命就會比那些白細胞端粒長度長的人少2.5年?偟膩碚f,作者的研究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LTL的遺傳調控,揭示了白細胞端粒長度對生理特征、疾病和壽命的各種影響,并為全球的研究人員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資源。
研究結果
遺傳相關位點:這項研究對50萬人端粒長度和2千萬變異位點,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fā)現了197個變異與白細胞端粒長度(LTL)相關。
eQTL信號:通過基因功能、變異注釋與共表達分析,論文提供了114個相關的候選基因。
生物醫(yī)學性狀: 通過孟德爾隨機分析,作者發(fā)現了16種疾病與白細胞端粒長度(LTL)的遺傳決定有關。
死亡與端粒長度:在40歲時,白細胞端粒長度(LTL)比人群平均值短1個標準差,人類預期壽命比LTL長≥1個標準差低2.5年。

Group1為端粒長度低于平均值1個標準差以上的志愿者
Group2為端粒長度低于平均值1個標準差以內的志愿者
Group3為端粒長度高于平均值1個標準差以內的志愿者
本文提示
在群體水平上,端粒的長短可以通過大樣本的統計學檢驗,確認是與疾病有關的生物指標。個體端粒的長短,可以定期通過端粒檢測觀察端粒長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