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DishBrain 系統(tǒng)和實驗方案示意圖[1]
研究結果表明,在這個 DishBrain 系統(tǒng),人類和小鼠的神經元在一個碟子里學會了玩電子游戲 “Pong” 。皮質神經元可以自我組織活動,在模擬游戲世界中顯示智力和有 “感覺” 的行為,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它們的行為。這項研究在擴展當前對大腦如何工作、智力如何產生的理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圖 2. DishBrain 中的神經細胞陣列正在工作[2]
不同顏色標志著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及其組成成分。圖片來源:皮質實驗室
對于 “腦” 的研究,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上述研究讓 #首次證明人腦細胞在體外也有智力#、#人腦細胞在培養(yǎng)皿中打游戲# 等詞條一度火上微博熱搜。
就在前幾天,Nature 于 10 月 12 日在線發(fā)表的題為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的最新研究性文章,更是打開 “腦” 研究的新紀元。
關于 “人鼠融合腦”
hCSs 在培養(yǎng)皿中 (體外) 大概長下面這樣~
小 M 偷偷感嘆:大制作啊,且不說技術牛轟轟,光是實驗造模的時間都體現(xiàn)出了對科研的熱愛~
a. 實驗設計原理圖。b. 移植2個月后 S1 區(qū) t-hCO 的 MRI 圖像。c. hiPS 細胞系移植成功率的量化。
d. 3 個月后的冠狀位 MRI 圖像。
移植成功的 t-hCO 的細胞組成具體是什么呢?體內生長的 t-hCO 又與體外的 t-hCO 有何不同?
免疫染色結果顯示 IBA1 的染色 (小膠質細胞) 充滿整個移植物,此外 t-hCO 中不僅存在大鼠小膠質細胞 (圖 5a),還存在皮質祖細胞、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以及少突膠質祖細胞。研究者們還確定了 t-hCO 中主要表達皮質細胞類別的簇,包括深層和表層谷氨酸能神經元、循環(huán)祖細胞等細胞 (圖 5b)。差異基因表達分析結果還發(fā)現(xiàn) t-hCO 神經元成熟相關的基因組的上調 (例如突觸信號傳導、樹突定位和電壓門控通道活性) (圖 5c)。
小知識:谷氨酸能神經元是一類能釋放興奮性遞質谷氨酸 (Glutamate) 到突觸間隙,產生興奮性突觸后電流的神經元。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重要的興奮性神經元。
研究者們還發(fā)現(xiàn),t-hCO 神經元相當大,總樹突長度比體外 hCO 增加六倍,樹突棘密度也顯著高于 hCO 神經元 (圖 6a-b)。此外,t-hCO 的谷氨酸能神經元簇與成人 L2/3、L5 和 L6 神經元亞類重疊,例如,與體外 hCO 神經元相比,靈長類動物特異性活性調節(jié)基因 (BDNF18、SCG2 和 OSTN) 在 t-hCO 神經元中的表達增加,這表明 t-hCO 具有人類皮層神經元高級形態(tài)和功能特征。
t-hCO 適用于揭示人類疾病
t-hCO 在大鼠體內的成功融合
圖 8. 移植的 hCO 接收與感覺相關的輸入[4]
a. Rabies-tracing 實驗示意圖。b. t-hCO 和大鼠皮層之間的 GFP 和人 STEM121 表達。c. GFP 表達細胞的定量。d-e. t-hCO 中 Netrin G1+ 丘腦末端。f-g. 大鼠 S1 或者內囊電刺激后 t-hCO 神經元的電流痕跡。
t-hCO 激活大鼠神經元以驅動大鼠尋求獎勵的行為
那么,t-hCO 是否可以在活體環(huán)境下被感官刺激激活?最最最驚險的部分來了!
為了研究了 t-hCO 是否可以激活大鼠的神經電路來驅動行為,研究者將表達 hChR2-EYFP 的 hCO 移植到 S1 中,將光纖植入 t-hCO 中進行光傳輸。然后,對大鼠進行改良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范式訓練 (圖 9a)。將動物放入行為測試室并隨機交錯呈現(xiàn)藍色和紅色激光刺激。如果動物在藍光刺激期間舔舐,動物會獲得水獎勵,但如果它們在紅光刺激期間舔舐則不會。
在訓練的第一天,無論是藍光還是紅光刺激,動物的舔舐行為都沒有差異。然而,在第 15 天!大鼠學會了把藍光刺激和喝水聯(lián)系了起來。移植了表達 hChR2-EYFP 的 hCO 的動物在藍光刺激期間表現(xiàn)出更多的舔舐。移植了表達對照熒光團的 hCO 的對照動物中未觀察到這些舔行為的變化 (學習成功率:hChR2 89%,EYFP 0%,圖 9b-e)。這表明植入的人腦類器官已經真正參與了大鼠大腦的工作,t-hCO 細胞可以激活大鼠神經元以驅動尋求獎勵的行為。
圖 9. 移植的 hCO 在大鼠神經元上
建立功能性連接并調節(jié)行為[4]
a. 行為任務的示意圖。b. 實驗動物在訓練第 1/15 天的表現(xiàn) (紅藍光試驗累積舔舐次數(shù))。c-d. 移植 t-hCO 表達 hChR2-EYFP 熒光團的的行為表現(xiàn)。e. 偏好評分的演化。
這項研究建立了人腦類器官與實驗動物連接的新模型,與單純的體外培養(yǎng)或構造動物疾病模型相比相比,利用老鼠腦內環(huán)境培育的人類器官更能還原疾病環(huán)境、更貼合實際疾病的情況,這讓后續(xù)模擬實驗變得更準確,進而幫助人們研究與治療自閉癥等神經類疾病。
相關產品 |
表皮生長因子,能夠刺激表皮細胞增殖,可用于腦類器官培養(yǎng)。 |
一種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有效有絲分裂原,有著廣泛的生物學功能,包括有絲分裂發(fā)生、細胞存活、轉移形成等,常用于類器官的培養(yǎng)。 |
一種神經營養(yǎng)因子,能夠與 TrkB 受體結合,調節(jié)神經發(fā)育過程,包括神經元的存活,分化,及突觸可塑性。 |
在神經系統(tǒng)中廣泛表達。Neurotrophin-3 在不同病變模型中可減少細胞損傷,促進神經元再生。 |
MCE 的所有產品僅用作科學研究或藥證申報,我們不為任何個人用途提供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Brett J Kagan, Andy C Kitchen, Nhi T Tran, et al. In vitro neurons learn and exhibit sentience when embodied in a simulated game-world. Neuron. 2022 Sep 20; S0896-6273(22)00806-6.
2. Heidi Ledford. Neurons in a dish learn to play Pong — what’s next? Nature News. 12 Octo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