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概述:
癌癥即惡性腫瘤,被認為是不治之癥,但如果能將癌癥或惡性腫瘤在發(fā)病早期診斷出來,就可以爭取時間,及早治療,從而大大提高癌癥患者的存活率。雖然免疫組織化學等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癌癥生物標志物的檢測中,但該方法干擾因素多,敏感性較低,癌癥階段判斷性不強等缺點,極易導致誤診。隨著納米生物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型半導體納米晶體量子點逐步應用到生物醫(yī)學領域,該技術與腫瘤生物標志物的結合,將對癌癥的發(fā)病機理研究、早期診斷、靶向治療以及預后復發(fā)檢測產生積極影響。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量子點與抗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單域抗體(sdAbs)偶聯(lián)生成超小發(fā)光納米探針的方法,并將其成功應用于檢測肺癌和乳腺癌腫瘤細胞。研究人員首先模擬了體外腫瘤細胞生長的微環(huán)境,利用微環(huán)境培育不同的肺癌和乳腺癌細胞系,運用Western Blot以及ELISA實驗獲得不同HER2表達水平的肺癌和乳腺癌細胞系。接著采用基因工程抗體的方法制備HER2單域抗體(見圖1):將生物標志物HER2免疫羊駝,取羊駝血清中的淋巴細胞獲取RNA,構建噬菌體抗體庫,通過ELISA篩選獲得活性高的抗HER2的單域抗體,最后通過測序獲得單域抗體可變區(qū)的序列。通過延伸PCR,構建含有his-tag和cys的單域抗體(圖2),通過原核表達獲得工程化的sdAbs-SH。然后通過4-(N-馬來酰亞胺甲基)環(huán)己烷-1-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亞胺酯鈉鹽(sulfo-SMCC)或N-(p-馬來酰亞胺基苯基)異氰酸酯(PMPI)兩種方式將sdAbs-SH與修飾氨基或羧基的量子點偶聯(lián)(圖3)。最后,用sdAbs-QDs偶聯(lián)物檢測微環(huán)境中培育的不同HER2表達水平的肺癌和乳腺癌細胞,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肺癌和乳腺癌的染色情況,并應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分析(圖5)。文章證實與傳統(tǒng)的有機染料Alexa Fluor 488、568相比,在不同HER2表達水平的肺癌和乳腺癌細胞檢測中,sdAbs-QDs偶聯(lián)物的染色效果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
研究者利用sdAbs-QDs偶聯(lián)物能夠檢測到癌癥細胞低水平表達的HER2,這種檢測方法兼具量子點優(yōu)良熒光特性和超小單域抗體極強的穿透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該項技術將極大的推動QDs作為標記探針在癌癥研究和診斷方面的應用。該文發(fā)表于ACS NANO雜志上。
圖1:單域抗體制備過程圖
(1)用感興趣的抗原免疫羊駝。
(2)利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從血液回收外周血單核細胞。
(3)通過RT–PCR方法從總RNA反轉錄cDNA中擴增編碼單域抗體的基因,并克隆到噬菌粒載體。
(4)將外源基因庫sdAbs插入到外殼蛋白P3基因中,從而在輔助噬菌體的表面進行展示。
(5)sdAb噬菌體展示庫用免疫抗原進行吸附,沖洗掉未結合的噬菌體,將結合的噬菌體洗脫進行富集;
(6)單克隆篩選鑒定;
(7)陽性噬菌體sdAbs感染非抑制型大腸埃希菌進行可溶性分泌表達,純化,最后進行SDS–PAGE分析。
圖2:帶有his-tag和cys的單域抗體(sdAbs)
圖3: (a)4-(N-馬來酰亞胺甲基)環(huán)己烷-1-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亞胺酯鈉鹽(sulfo-SMCC)和(b)N-(p-馬來酰亞胺基苯基)異氰酸酯(PMPI)與量子點偶聯(lián)反應示意圖
圖4:(a)全長抗體和(b)單域抗體(sdABs)與量子點的結合。
(a)量子點(QDs)與全尺寸的抗體的結合采用碳二亞胺化學法。該方法抗體與量子點的結合是隨機取向的,一些抗原結合域(紅色箭頭)面向納米粒子的表面;只有暴露在外的結合域才有功能活性(綠色箭頭)。
(b)通過單域抗體C末端一個Cys殘基與量子點進行偶聯(lián),保證每一個單域抗體的抗原結合域暴露在外,保持極高的功能活性。
圖5:量子點和傳統(tǒng)染料標記的HER2偶聯(lián)物對與原發(fā)性巨噬細胞共培養(yǎng)的肺癌和乳腺癌細胞的檢測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