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實驗設計探討
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的名言「效率是把事情做對;效用是做對的事情」,基因芯片 (microarray) 數據結果能否發(fā)揮最大的效用在于一開始是否做了正確的實驗設計,依研究目標進行分析,從中擷取最想看的結果并厘清疑慮。華聯生技將介紹基因芯片實驗設計的種類,繼續(xù)為您的實驗扮演最佳效率的角色。
基因芯片實驗設計種類
一般而言,基因芯片實驗設計須針對基因芯片重復性及生物性重復進行設計。以最佳的實驗設計來說,三重復的基因芯片實驗結果是從科學研究角度最具可信度的,因各種實驗中所使用的試劑、儀器、環(huán)境、人..等各方面皆會使實驗結果具有某種程度的量測不確定度,三重復的實驗設計即是為了降低這些量測變異。但如因研究經費之限制或仍在尋找方向,亦可選擇單片或雙重復,先從茫茫的基因海中尋找出隱約的方向,如果方向是令人興奮的,再考慮投入更多經費,進行更為嚴謹的多重復芯片驗證實驗。
生物重復性是指研究人員在收集生物樣品時,可能因組織位置、個體差異、實驗環(huán)境偏差…等導致同一條件的生物樣品實驗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例如研究小鼠的肝臟基因差異,A老鼠與B老鼠即使是以相同條件飼養(yǎng)及用藥,仍會有先天上的個體差異,意即A老鼠與B老鼠的肝臟基因表現不會完全相同;或是細胞培養(yǎng)的實驗,A盤細胞與B盤細胞雖用相同的培養(yǎng)及用藥條件,但可能兩盤細胞在培養(yǎng)箱的位置不同,例如A盤細胞比較靠近溫度、CO2、光源…等控制器附近,使得A盤細胞與B盤細胞的基因表現有差異。為了確認并降低這種個體差異,應進行生物重復性試驗,即指多養(yǎng)幾只老鼠或幾盤細胞,每只老鼠或每盤細胞皆進行一次芯片實驗,最后結果分析時只挑選在生物性重復內呈現相同趨勢的基因。如果生物性重復的芯片結果差異太大,可能代表有不知名的因素干擾個體老鼠或細胞的生理或心理環(huán)境,需重新檢查實驗設計,并另做一次生物性重復實驗。
華聯生技針對常見的實驗型態(tài),將實驗設計與分析歸成六大種 ,
以上六種常見基因芯片實驗設計詳述如下
A1 & A2 為成對樣品的實驗設計, A1 & A2 .pdf
B & C 為多樣品實驗設計,B & C .pdf
D & E 為單因子影響及多因子交互作,D & E .pdf
一次的芯片實驗往往可以得到數以百筆的實驗數據,若沒有一開始就把實驗設計好,很容易就會迷失在數據海中,造成時間與經費上的耗損卻得不到好的結果。華聯樂意與您分享超過十年的芯片實驗設計經驗,若有任何跟芯片實驗相關的疑問,都歡迎與華聯聯絡喲。